分享到:

中国IC公司有指标型并购,才有未来

[来源:] 2012-09-13 10:42:00 编辑:孙海龙 点击:

虎嗅注:在IC行业工作了14年的Tallwood拓展经理孙海龙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了这篇文章,预测了在移动终端爆发的市场下,IC行业马上要发生的并购,他认为,如果展讯并购RDA、Rockchip和全志合并两件事发生,意味着大陆IC行业进化到
中国IC公司有指标型并购,才有未来
虎嗅注:在IC行业工作了14年的Tallwood拓展经理孙海龙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了这篇文章,预测了在移动终端爆发的市场下,IC行业马上要发生的并购,他认为,如果展讯并购RDA、Rockchip和全志合并两件事发生,意味着大陆IC行业进化到了有可能诞生一流芯片厂商的状态。
以下为文章摘选:

(这篇文章无意冒犯任何一家公司,所有我提到的公司和人都是我很敬佩的,只是偶尔有想法,写出来而已,很不成熟,仅供参考。 )

我1998年清华毕业进入IC行业,到现在14年过去了,亲身经历了大陆IC产业的变迁,从2000年左右的原始作坊,到2006年左右的百花齐放,再到现在的500多家IC公司,大家活得都比较辛苦,即使是展讯,RDA,海思,格科微。
1998年我到日立东京,做MCU设计,后来泡沫破裂,以后日立也合并成了瑞萨电子,我已经离开了,公司苦逼;
2001年我到苏州旺宏,台湾公司做Flash Memory设计,旺宏一直在力图开拓消费类NOR Flash之外的市场,可是一直没有成功,很苦逼;
2003年我到意法半导体,在亚太市场推广手机里用的NOR Flash,被AMD(后来叫Spansion)压得抬不起头,也很苦逼,当然我后来知道Spansion更苦逼,因为他们基本上是几年一直赔钱赚吆喝;
2006年我到华亚微电子,我们很幸运,机顶盒芯片做到几千万美金,可是利润低,而且电视芯片市场从CRT转向液晶,调整不及时,被Mstar打得很惨,也很苦逼;
2009年我加入联发科,那年联发科人均产值100万美金,和Google一样,可是从那时候开始,马上来了手机市场向智能手机的转变,一不留神没跟上,只好和展讯继续价格战,一样苦逼;
2011年我加入Tallwood,硅谷的著名风险投资,投过不少著名公司,Marvell,Audience等,致力于寻找对产业产生重大影响的创新型公司,我们在中国寻找创新型的公司,结果一年看了160个项目,投了一个项目,我觉得也有些苦逼。
为什么呢?
我听到最多的理由,是“这个行业聚集了太多的聪明人,所以恶性竞争”。这句话也对也不对。
我们老祖宗早就分清楚了,聪明和智慧是不一样的,我对聪明的定义,是能把事情做对,这是执行力,是战术;但是什么是智慧呢?智慧是做正确的事情,战略。
我们这个行业,太多有执行力的人了,能吃苦,够勤奋,很聪明,但是很不幸,大部分人的方向错了,也就是不够有智慧。我们看到电信界有任正非,PC界有柳传志,互联网有马云,家电界有董明珠,他们都是有智慧的人,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可是IC界有谁?

这个人也许是联发科董事长蔡明介。因为他突破了自己,做了没有人做的事情,大手笔收购Mstar。联发科收购Rarlink、Mstar,一方面是资本市场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联发科真正在改变。这两个收购,说明联发科的战略基因已经进化了,具备了成为一流芯片厂商的潜力。
但是大陆呢?我看到了最近这么艰难的岁月,还是没有IC设计公司的并购案例出现,令我很遗憾。仅有的几个并购,有些是国资并购民营,有些是外资并购内资,都不是我认为指标性的并购。

怎样才算指标性的并购呢?如果下面这两件事情发生,那说明我们的IC设计业也进化了。

第一件事情是展讯并购RDA
大家看到了Qualcomm并购了一堆公司,现在提供几乎所有套片;MTK并购Rarlink、Mstar,提供手机里的几乎所有套片。所以以后做手机周边芯片的人会很苦逼,最苦逼就是展讯和RDA,大陆最好的两家IC公司。
现在市场上200元的智能手机已经出现了,功能手机正在消失,所以展讯和RDA的生存空间正在消失,但是在赶上智能手机的路上速度又都很慢,联发科已经占领了市场。
就算2、3年之后展讯、RDA辛辛苦苦赶上了联发科,以20%到30%的低毛利从联发科的50%毛利手中再枪回份额时,自己的利润已经很低,无力扩展新的市场,只能在几亿美金的营收徘徊。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更少的聪明、更多的智慧,我的建议是合并。
好处很明显:两家不用再花精力做自己不擅长的部分,而且没了低价竞争,可以保持毛利,集中精力攻打3G智能手机这个市场,成为Qualcomm、Mediatek之外的第三个有力争夺者
困难也很明显:CEO、VP位置有限,谁来当头?投资人怎么估值?怎么整合?
我认为这是一个关,我们的CEO们需要像蔡明介那样的进化,才能真正跨过从技术到管理的难关,从一代拳王到可持续公司的进化。如果大家意识得到2年后的危机,就会愿意坐下来谈;如果还是只看手头的事情,觉得自己可以单干,那肯定谈不拢。

2) 第二个合并,是Rockchip和全志
Rockchip是一个市场导向的公司,这在中国是非常难得的。我个人以为Rockchip在MP 4之后的几年里面做了两件事情,一件错了,一件对了。
对的是,Rockchip决定做开放系统的AP,这很不简单,因为他们看到了未来的开放平台的趋势。然后Rockchip看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趋势,它甚至有联发科不具备的东西:市场意识。
错的是,Rockchip决定自己找团队设计芯片,这拖累了Rockchip成为一家与众不同的公司的步伐。这本质上是Rockchip没有专注在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就是占领市场,或者说把眼光放在守住自己的阵地而不是进攻更好的市场上了。
Rockchip把时间就耗在等待芯片的成熟上了,这一等就是3年,直到平板电脑的救命稻草出现。但是其市场意识还是让Rockchip占据第一的位置。然而其芯片设计能力的局限还是让他面对强有力的挑战,那就是全志。
全志的芯片设计能力非常强。平板电脑成就了全志,也成就了Rockchip。
这两家公司合并,好处是提高毛利率,更多现金,然后省掉了给ARM的License费,省掉了EDA的费用,还有很多IP费用。可以合兵一处,攻打高端AP,获取更高的毛利率,甚至想一些以前不敢想的事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