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红杉系”失意公司

[来源:] 2012-05-27 22:19:00 编辑:虎嗅 点击:

虎嗅前几天分析了麦考林如何一步步沦陷成几近退市的垃圾股,其间的关键角色正是红杉资本。为了让股价重回1美元以上,麦考林董事会不得不从其2012年第一季度存余的5200万美元的现金储备中,拿出3000万美元进做股权回购。巧
“红杉系”失意公司
虎嗅前几天分析了麦考林如何一步步沦陷成几近退市的垃圾股,其间的关键角色正是红杉资本。为了让股价重回1美元以上,麦考林董事会不得不从其2012年第一季度存余的5200万美元的现金储备中,拿出3000万美元进做股权回购。巧的是,5月22日,红杉资本投过的另一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诺亚财富也同样宣布1000万美元的回购计划,以提振股价。
红杉资本作为全球最大的VC,曾投资了苹果电脑、思科、甲骨文、雅虎、Google和Paypal等在当时属于先锋与一线的IT和互联网公司,不过2005年设立的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其投资重点跟美国本部有所不同。财经媒体人苏小和对红杉中国的评价是:众人了解的红杉美国向来关注新技术、新经济,沈南鹏带给中国人的红杉资本却一直在那些人力资源密集、成本低廉和附加值相对不足的产业里发力。

你可以说这是红杉中国本土化的成功。
从沈南鹏和张帆成立红杉中国到现在不过7年,沈本人已累计投资50余个项目,成功退出21个项目,以高成功率、高回报率著称。
但是业内也有人说,事实上,中国近十年来最赚钱的互联网、游戏、新能源几拨IPO项目,红杉在其间皆身影皆寥寥——那怎么来评价一家VC的出色与否?

           红杉中国初创时期全家福


目前的事实证明,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能够比较早期就发现并介入的项目是飞鹤乳业、乡村基、诺亚财富等相对传统、立足内需行业项目,而对京东商城、豆瓣等互联网项目,却是发现能力不足,大多在第二轮以后进入(不过有两个反例:是2006年第一轮投资大众点评网与奇虎360)。当然,最近两三年,红杉开始对不少互联网项目较早介入。
可以看到的一个有趣现象是,在红杉中国的官方网站上,所显示的“已上市项目”中,消费与现代服务业项目占绝大多数,而在“初创”项目中,科技与传媒项目占据了绝大多数。这说明,红杉的投资方向最近几年在转向。
期待红杉所投项目未来有一个好的表现。
不过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在红杉已上市的项目中,为何屡屡发生被投企业成长持续性出现问题的状况?它们为何不约而同在业绩、股价或资金链上遇挫?
这是巧合,还是与红杉有特定的关系?

来自微博网友@JasonJJLi的评论:“沈南鹏带给中国VC行业最大的‘贡献’,就是投资人投行化,为此买单的不会只有麦考林,还会有许多跟红杉毫不相干的项目。”
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本人,正有7年的投行工作经验。
虎嗅总结,简而言之,红杉中国“投行化”的风格是:

1、快
一般VC/PE的退出预期在3-5年,有的长至7年。沈南鹏本人在不同场合表述过红杉资本是长线基金,没有短期赎回压力。但在2008年创业家年会上,可能受当时愈演愈烈的金融风暴影响,沈南鹏对退出预期时间却表现得相对保守。
他当时具体说:如果资金投入后,未来2到3年有30%的回报,还是值得做的。但如果回报周期是6到7年,就需要慎重考虑风险问题。
但是据闻沈南鹏本人对被冠以“快”的评价极为不认同。他反问:如果快,怎么可能有红杉从2006年投资大众点评网到现在(也没上市)的情况发生?怎么可能有现在仍持股奇虎360的情况发生?
但沈也不能否认以下事实:2007年投资乡村基,2010年,上市。2007年投资诺亚财富,2010年,上市。
还有另一起案例,2010年9月,红杉资本入股已经有借壳上市预期的新开药集团,并据媒体报道,跟其大股东辅仁集团签署了对赌协议,要求开药集团3年之内完成上市计划。
快,某种程度上确实是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的风格之一(即便不是说在每起案例上都如此体现的话)。

2、强势推动企业规模扩张
在多个消费型项目中,红杉资本在进去后都体现出推动其规模化发展、以图上市的操作思路。
乡村基、诺亚财富,乃至沈南鹏在组建红杉之前个人投资(后来因亏损退出)的餐饮企业一茶一坐,莫不如此。
后文,我们会以诺亚财富为例来说明这一点。

3、在“快进快出”指引下,不惜对企业进行过度包装,以图上市退出
麦考林是一个显著的例子。为了做出一个样子给资本市场看,VC与公司合计起来在短时间内降成本、增肥营收、做漂亮数字,上完市后,公司质地迅速现出原形。
还有乡村基。

2010年9月,红杉资本投资的快餐连锁公司乡村基被包装成“中国麦当劳”,在纽交所一上市就受到热捧,首日以25美元高开,高出发行价51.5%。但随后一年半里,上海关店、卫生隐患、CFO离职等负面新闻不断,股价也一路向下。资本给乡村基确定的扩张路线受到质疑。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红杉的资本快刀背后的几家失意公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