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腾讯要不要做手机?

[来源:] 2012-10-29 10:44:22 编辑:21世纪网购达人 点击:

刚看到360的“特供机”出来了,看来看去也没发现所谓“互联网手机”所带来的强强联合,还是拼硬件。忽然想起互联网公敌腾讯为何仍然按兵不动,于是草草写了一篇文章。如同房地产的核心价值是“地段”,互联网企业的核心价值

刚看到360的“特供机”出来了,看来看去也没发现所谓“互联网手机”所带来的强强联合,还是拼硬件。忽然想起互联网公敌腾讯为何仍然按兵不动,于是草草写了一篇文章。

如同房地产的核心价值是“地段”,互联网企业的核心价值则是“用户”,有了“用户数”就有流量,有了流量就可以变现。为了得到用户数,互联网公司需要通过提供许多免费的服务,来提高用户的黏性,这需要长期的投入。

到目前为止,互联网公司比较靠谱的流量变现模式(也就是盈利模式)主要是三种:广告、游戏、电商。其中电商目前仍然处在烧钱阶段,广告和游戏已经被证明是可行的盈利方式。还有一种方式是搜索,不过这个市场目前已经被百度、谷歌两家垄断。

那么手机厂商又有哪些盈利模式呢?在功能机时代,手机厂商主要是通过卖硬件和SP分成赚钱。早期利润构成是硬件为主,到了后期则是以SP为主。可以说有点规模的公司多多少少都参股或控股了一些SP公司。最后一种是运营商补贴,虽然补贴丰厚,但基本是几家大公司的禁脔。

到了今天,SP已经是人人喊打,持续不了多久了。事实上这种“怪胎”也只有在垄断的,以运营商为主导的功能机时代才会诞生。所谓移动互联网的繁荣,一定是在通信运营商回归“管道”的位置后才会实现。智能机时代,通信运营商尽管不甘心,它的影响力确实正在逐渐下降。在调研机构做的调查中显示,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裸机的购买而非合约机。相对而言,互联网厂商正在逐渐取代运营商的角色,比如说腾讯的微信,就正在取代短信和彩信。

小米出来后,有很多人看不懂它的运营模式,认为不过是对苹果、魅族的山寨。我在很长一段时间也这么认为,直到小米的出货量被证实,才让手机行业包括更多的互联网企业认识到,这条路是可行的。

但是小米手机是不是就是“互联网手机”的唯一代表呢?目前来看未必,未来互联网与手机的结合方式其实是多种多样的。事实上,如果仔细观察小米,我们会发现他的互联网属性正在逐步下降。不管是MIUI也好、米聊也好,它的用户量和市场份额在与同类应用竞争中都处于劣势,并且一直是免费提供。甚至米聊在微信的竞争中逐渐成为了“鸡肋”。到目前为止,小米仍然是一个通过卖硬件赚钱的公司。

除了小米,还有一大批如360、新浪、百度、网易、人人、盛大的互联网公司也要做手机,这些互联网公司将采取另一种模式。从目前透露的信息来看,除了盛大,这些互联网公司主要还是联合手机公司,不会贴自己的品牌。这些“互联网手机”的目的,主要是占领用户桌面,硬件号称零利润,其盈利模式将主要是通过流量变现。比如广告、搜索等。对于这些公司来说,其主业已经非常成熟,同时已经形成了固有的利益链条,不可能轻易改变。对于大部分互联网公司来说,进入手机行业是一次试水,利大于弊,即使失败也不会对自己造成太大的影响。互联网厂商每年本来就要向手机厂商提供预装费、游戏分成、互换广告等,所以这种模式你很难说是“互联网公司”来做手机,还是换一种方式来做“互联网”。

相比以上这些“互联网”企业,我比较看好最近发布自有品牌的盛大。首先盛大的优势在于游戏和阅读,这两个盈利模式已经被证明非常成熟了。此外盛大其实是有“硬件基因”的,它做过“盛大盒子”,还有电子书。尽管盒子失败了,但是它的思路一直是正确的。要提供有差异化的体验,必须整合独有的内容资源,同时通过专属硬件来构筑用户体验的堤坝。近年来盛大在其主业网游领域份额逐年下降,一直没有革命性的产品出现。与其它互联网公司仅仅试水不同,盛大做手机已经是背水一战,如果成功,未来可以直接复制到PAD,甚至重启“盒子”计划。

其实盛大的这种模式,更接近亚马逊或者苹果。但是盛大遇到的困难更多,一方面是国内知识产权的不尊重,如何在安卓终端上避免内容的被复制与抄袭是一大问题。如果将传统互联网看成大海,各种互联网应用相当于鱼。那么苹果通过堤坝已经形成了一个坚固的内海。安卓手机的各种市场则更糟,相当于许多相连的小池塘。因为是池塘,所以这些鱼的个头都很小,因为没有堤坝,这些鱼很难成长为大鱼。换句话说,盛大的问题在于如何筑起自己的堤坝?与内容相比,用户对于硬件本身并不是那么忠诚。一旦没有堤坝,在其它手机上也可以应用,那么用户很快就会移情别恋。

腾讯要不要做手机?目前来看腾讯可能在观望,但我更愿意理解为不需要。因为从未来的发展路线来看,腾讯一定是向运营商发展。未来无论是QQ还是微信,都是社交类应用,而社交类应用绝对不能筑造堤坝。你肯定不希望你的联通手机不能跟移动手机互打电话,那么你同样不希望你的QQ手机无法跟其它手机聊QQ吧!

对于传统的手机厂商来说,与这些“互联网”企业来合作利弊各半。一旦手机绑定这些应用,就意味着它的竞争对手在这款手机上不能使用,将会影响用户体验。一旦不绑定应用,那么所谓的“互联网手机”将没有差异化,无法区隔竞争对手。不甘心沦为硬件代工厂和制造商手机厂商正在做更多的探索。比如G-five正打算在手机终端推广一种“O2O”(online to offline)的电商解决方案。

从消费体验来说,消费者更喜欢线下的购物方式,O2O则可以通过线上促进线下购买率,通过线下提高用户体验。举例来说,就是通过手机的NFC功能在线下实体店购买产品。消费者通过NFC标签,扫描后进入电子商务平台网站,在网站上下单。下单后通过LBS位置信息传输,通知所在实体店发货。消费者直接在实体店拿货就可以了。这样做的好处在哪里呢?消费者把信息储存在手机里,以后随时可以下单,商家可以简化掉所有的中间渠道,同时商家可以直接掌握用户信息。对于消费者来说,采用这种方式,可以享受比实体店更低的价格,因为网店和实体店的价格体系是不一样的。未来这种NFC+LBS的杀手级应用将会越来越多。

最后,软硬件结合是个艰苦的工作,目前来看成功者寥寥无几,苹果算是一个。

我认为,互联网厂商做手机还是手机厂商做互联网,方式并不重要,目的才重要。他们的目的至始至终只有一点——建筑自己的堤坝,防范对手的进攻。

 

    文章来源:李坚博客

    原文地址:http://ljxs_395.blog.techweb.com.cn/archives/3.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