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前段时间说要做SNS,结果半个月的时间就上线了,大概是昨天收到朋友的邀请,测试了淘江湖。
不谈产品细节,从所发布的应用能够看出,收藏、投票、兑换中心,其目的是激活站内用户的关系,增强买家间的互动,形成真正的买家群体的交流,同时也增强社会化媒体对交易的导购价值。
收藏:对商品和店铺的DIG应用,直接导购。
投票:在引导“帮我选择买哪个商品”的方向,间接性导购。
兑换中心:用金币兑换淘宝抵价券,直接导购。
这是只是刚测试我所能看到,相信未来淘宝会开发更多导购价值的应用。
其实淘宝在web2.0时代就开始尝试加入很多社会化元素,做了很多探索,但基本上都没有用起来,各个应用独立运营,缺少互动和交互,都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把“人”真正关联在一起,而今天的淘江湖就是想解决这个问题,将从前的产品进行整合和升级。
淘江湖能否解决淘宝消费者社区的尴尬?
事实上,淘宝的SNS是存在的,甚至将淘宝社区改名为“消费者社区”,但实质依然是卖家社区,就连支付宝的社区也会受到牵连,以最初销售额为驱动力的运营思路,忽略了买家的体验和关注,混社区成为了卖家的潜规则,这是淘宝一直的痛。
我觉得淘宝至少要面临几项挑战:
1.淘江湖是否是绩效指标?
淘宝的绩效要求非常高,如果是为了完成社区每日几千万的PV,SNS的确有可能完成这个指标,娱乐化越高,PV也越多,从“淘女郎”就能看出,去玩的人会贡献非常多的PV。偏向娱乐成分越重,对导购的引导也会越弱,方向也会走偏掉,我相信淘江湖肯定不是为了“搞关系”。
2.卖家潜规则
想把淘宝店做起来,里面有很多的学问,对淘宝研究越细的人越容易获得成功,所以淘宝“消费者社区”不幸沦陷,淘江湖会不会也沦陷于卖家?中国的卖家甚至企业大多数不懂社会化营销,认为只要我去论坛发帖了,管他删不删,管他影响好不好,这就是对的,豆瓣为此头痛不已,我相信淘江湖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况且最初暗示潜规则的人,不是别人,是淘宝自己。
3.开放平台
淘江湖是SNS,淘宝也宣称开放平台,肯定可以吸引很多第三方开发者,淘江湖也将成为资源整合的平台。但也面临一个问题,很多人都对淘宝的海量数据感兴趣,打着自己的算盘,这必然会和淘宝有着巨大的分歧。前段时间和思践也聊到淘宝的开放计划,似乎这种担心不是空穴来风。
虽然面临的问题会很多,但我非常看好这样的方向,SNS一定不仅仅只有娱乐,只有和商务关联到一起,SNS才能激发出更大的价值。淘宝具有先天的资源和优势,我相信通过社会化商务应用的引导,是有可能形成独有的SNS形态,对淘宝的交易平台成为极大的补充,也有可能解决淘宝消费者社区的尴尬,不过这需要足够的空间(绩效的压力),以及对暴力Spam赶尽杀绝的态度。
怎样去激发社会化商务的力量,这只能对淘江湖拭目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