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诱惑·简单·粗暴—— 另类B2C站点的杀手锏or坟墓?

[来源:] 2009-04-15 14:44:00 编辑:派砖达人 点击:

好久不看CCAV,今年的3.15也自然也没有去光顾。 但是从晚会上传出来的声音,自己听到了一些,随便搜索“3.15 电子商务 ”等等关键词,会出来一堆让人心惊、愤怒的新闻链接,在此就不再赘言。 谈到这里,就说

              

  好久不看CCAV,今年的3.15也自然也没有去光顾。

  但是从晚会上传出来的声音,自己听到了一些,随便搜索“3.15 电子商务 ”等等关键词,会出来一堆让人心惊、愤怒的新闻链接,在此就不再赘言。

  谈到这里,就说到了本文标题中的三个关键词:“诱惑、简单、粗暴”。为什么说这三个词呢,熟悉电视购物的业内人士或者受其毒害比较深的消费者,看了之后怕是早已“心领神会"。  

  打开电视,特别是上午、下午、深夜的垃圾广告时段,就会有“砖家”向你推荐某种商品。这些商品一般在日常超市、卖场中不常见,电视画面则是冲击力惊人,字体大大,400、800电话醒目、不断重复,各类“证书”满屏幕,消费者证言“言之凿凿”,效果对比画面不断出现,耳畔“砖家”吆喝声此起彼伏,“震人心魄”,“限时限量抢购”、“一个电话、货到付款”更是让你打消了顾虑,还傻楞什么呢?多好的东西啊!还不快去打订购电话?

  诸位看官且慢拨打订购电话哈,本文不是说电视购物的事情,此话题已经被说滥。今天在这里要说的是“电视购物” +“互联网”衍生之后的“另类B2C网站”。

先看几个例子:

http://www.shiweijy.com/index.asp

www.k6.cn

http://www.k6.cn/ZT/zxrj/zxrj.htm?SourceID=31

http://www.09hc.com/index123.asp

www.ledaojia.com

http://www.ledaojia.com/promotion/product-957.jhtml

http://www.ardun.com.cn/

www.herbox.cn

...........................

 一、此类B2C站的“鲜明特色”

1.网站结构简单。

网站基本都围绕一个产品进行展开,有的甚至只有一个页面。是不是有一张报纸整版广告的感觉?或者一张电视画面截图?这感觉就对了!

另外有部分站点貌似挺规范,实际侧重产品仅在个别产品,其他均为“障眼法”。

2.弱化注册概念

该类站点一般不设置或者不凸显站点的用户注册、登陆区域,用户不需要动键盘,只需浏览,继而,去打订购电话...

3.突出特色功能,并无限放大。

直接使用电视购物三大杀手锏“诱惑、简单、粗暴”,通过“数字说话”、“强烈对比”、“专家推介”、“人证说服”、“权威证书”、“权威部门保障&保险&担保”等方式,大分贝、高度聚焦产品功能点。

4.凸显“消费证言”

使用“网友评论”、“成功案例”等形式,借第三方之口凸显“消费证言”。

5.发货记录

显要位置,放置“发货记录”模块,一片“销售繁忙、发货密集”之繁荣景象。

6.强化免费订购电话

与传统的B2C主打线上订购不同,此类站点均无一例外主打400 800免费电话,属于典型的电视购物操作手法。

7.支付方式线下化

基本全是货到付款形式,大部分没有在站点出现线上支付形式。

8.物流配送

几乎无一例外均采用货到付款。

9.产品类型

目前观察,基本是“化妆品、减肥药、保健品、手机数码通讯产品”等类型。


二.此类B2C站的市场推广

对于该类站点的市场推广,目前观察到的手法有:

1.“门户广告密集投放”

在网易、腾讯等门户站点资讯页面密集投放隐形或者硬性广告,部分还出现在门户首页;

2.“搜索引擎广告”

购买搜索引擎关键词广告,导该部分自然流量进入自己站点。

3.cps联盟

进入CPS联盟或者自己组织CPS联盟的形式,进行产品推广。

4.传统平媒软文

部分站点的产品通过传统的平媒软文炒作,线上线下互相,不断造声势。

5.其他

三、如何看待此类B2C站点?

  其实说此类站点为B2C站点,相信派代里面很多朋友估计是不情愿的。相信大家在看了上面的描述之后,应该明白了七八分。

  但是随着近一两年内国家对减肥、保健品、化妆品、手机通讯数码产品等热点产品电视购物“乱象”直接下达了封杀令之后,太多的公司并没有被打掉,而是转移阵地,向互联网挺进,向B2C模式靠拢。国内的B2C市场虽说已经有若干年的培育,但是消费者基数尚小,对网上购物特别是B2C站了解不深,在此情况下,突然出现的大批另类B2C站点涌入市场,用一种野蛮性、破坏性的非常规“打法”,直面消费者,短时间内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也带来了市场的混乱。当然,其中有部分貌似“从良者”,但是更多的是疯狂的新进入者。

  可以说,这是当前国内B2C市场需要密切关注的一股暗流。客观的讲,此类站点中有相对规矩一点的,但是更多的是“胆大、手快、心黑、够狠”型的,随着他们的潜滋暗长,势必会对众多规范化操作的B2C站点产生影响。尽管说随着他们的发展,有可能引起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的出台,然后整个行业随之趋于规范。但是,这个过程是长期的,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形成的恶果即是:一批相当数量的新兴B2C潜在消费群体,不再相信独立站点的网上购物,甚至对货到付款的销售模式都加以排斥。

  面对此类站点,不知大家有何高见?欢迎交流探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