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哥:“潮玩”板鞋的品牌专卖
[来源:] 2012-10-07 14:10:21 编辑: 点击: 次
80后CEO丁俊贤
福建晋江素有“鞋城”之称,一个小小的县级市里分布着3500多家制鞋企业,其中不乏安踏、特步、361度、匹克等国内名牌运动鞋企。八哥鞋业就诞生在这样一个竞争气氛浓、行业积聚性高的市场环境中,24年里闯出了“板鞋世家”的称号。面对眼花缭乱的品牌、复杂多变的市场,八哥鞋业在成长过程中该如何避免同质化,找准自己在晋江“鞋城”的定位?
学习安踏
对“八哥”来说,虽然地处同行众多的“鞋城”,但机会仍旧大于挑战。
晋江制鞋业的兴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那时候八哥板鞋刚刚创办。从1986年公司成立一直到90年代,十多年间,“八哥”一直是以生产沙滩鞋为主的普通鞋厂,制造出的产品直接卖给批发商。如果不是安踏成功转型带来的震撼与轰动,“八哥”有可能还在按之前的套路发展。
同样作为晋江鞋业,安踏的品牌意识启蒙了很多厂商。2002年,安踏别出心裁选用孔令辉做产品的形象代言人,没想到短时间内,销售业绩攀升了近5倍。这给“八哥”带来很大冲击,同时也展现出了一个当时全新的商业代言人模式。
紧跟着安踏转型的步伐,第二年,“八哥”也选择了陆毅作为自己的形象代言人,还赞助了厦门首届国际与马拉松大赛。然而,同样的招式,“八哥”用着却不灵了,花费了高额的推广费用后,销售并没有想象中的火爆,反而在2005年出现了下滑。
“八哥”为此做了深刻的反思。之所以这样,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只强调推广,产品本身的质量并没有提高;二是没有理解安踏转型的核心是走品牌化路线,当时的“八哥”请明星代言不是为了树立品牌,只是为了扩大销售;三是由于消费者对品牌的信赖,安踏等提前完成品牌化的企业抢占了大量的市场份额。
从批发到品牌专卖
2007年是“八哥”少帅丁俊贤接管公司的第二年,“八哥”的品牌化之路由此展开,他决定完成从批发代理到品牌专卖店的蜕变,这也是“八哥”成立以来遇到的最艰难的系统工程。
从产品的角度看,走批发途径的产品在款式上要求不大,但产品附加值低;一旦实行品牌化,必须增设产品开发部门,确定各款鞋的生产数量,以及每个专卖店需要配备的鞋样数量,实行大批量出货和统一定价,这就需要从人才、设备等方面完善现有办公程序。为此,“八哥”大量招募负责产品设计的员工,还特地从安踏挖过来一个人才,并迅速建立起了以产品开发为核心的企业结构。
从店铺和终端上看,以往的批发渠道不涉及企业形象问题,产品的销售完全交由批发商操作;建立品牌专卖店后,就需要设计品牌形象、建立专卖店系统、添加道具,耗时最多的是对原有的批发商和经销商进行培训,将他们原本各个牌子都卖的“杂货店”转变为只卖“八哥”的品牌专卖店。通过对各地区的代理商进行专场培训的方式,2007年,“八哥”的专卖店数量达到了300多家。此后随着品牌知名度的提升,专卖店以每年700家的速度递增。
建立专卖店只是向品牌化迈出的第一步,接下来是品牌如何定位和推广的问题。
对此,“八哥”深知,一个品牌要想取胜,就必须有别于其他品牌,必须成为某一市场领域的第一,以此形成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八哥”的定位是“时尚”、“潮玩”。为此,“八哥”邀请了当前最红魔术师刘谦做形象代表。
在产品推广方面,金融危机之前,“八哥”一直都很低调,力图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反而在2009年,很多企业经营状况恶化的背景下,凭借往年健康稳健的发展,“八哥”抓住这段时间媒体推广成本较低的机会,先后与《快乐女生》、《一呼百应》等电视节目合作,在湖南、福建等南方省市短时间内打造出了较高的知名度。
“八哥”转型后带来的收益是实实在在的,公司销售收入从2005年的几千万,猛增至2008年的2亿,2009年的目标是3亿,现在也已经基本实现。
八哥板鞋的特点之一是追求潮流
酝酿变革
随着公司规模日益扩大,“八哥”的公司变革进一步深化。
在企业规模逐步壮大后,为便于管理,“八哥”2008年引进了一套全新的ERP系统。据工作人员介绍,由于今年刚实施不久,具体成效还未显露出来,但企业内部对该系统的期望很高。
“引进ERP最主要的目的不是用来实现出入库管理,减少人力成本,而是通过对产品销售比例的统计分析,为新款式的研发提供参考。”八哥鞋业的一名研发人员告诉记者,在实施ERP之前,这项工作完全靠销售人员的记账来实现。使用ERP后,“八哥”可以快速、准确地分析各省市人们对于板鞋、牛仔的偏好,更加有针对性地设计款式。
同时,为了尽可能地扩大销量和影响力,“八哥”也在谋划着网上零售的事情。由于对网上零售的具体环节并不了解,“八哥”正在与淘鞋网、拍鞋网和淘宝网的卖家合作,在今年5月开始,还处在学习阶段。
【亿邦点评】
1、注重产品研发。经过最初在推广上的失利,“八哥”意识到,品牌的核心是产品,而非推广。
2、品牌差异化。在数量众多的制鞋企业中,找到自己的特色,紧紧围绕“板鞋”和“潮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