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叶海峰:现在的麦包包很互联网

[来源:亿邦动力网] 2010-07-23 08:25:05 编辑: 张大红 点击:

半个小时的谈话,麦包包CEO叶海峰思维清晰,但是打了不下10次哈欠。“你很累?”亿邦动力网编辑问,已近下午5点,叶海峰办公室里不时有人进来。“不累,只是这几天睡觉时间比较少。”叶海峰一边回答,一边用双手擦脸。谈

半个小时的谈话,麦包包CEO叶海峰思维清晰,但是打了不下10次哈欠。

“你很累?”亿邦动力网编辑问,已近下午5点,叶海峰办公室里不时有人进来。

“不累,只是这几天睡觉时间比较少。”叶海峰一边回答,一边用双手擦脸。

谈话结束后,走至大门口一起照相,叶海峰眼神里全是笑意,双手轻松地插在腰上,从相片上看不出一丝一毫的倦容。

顷刻之间,叶海峰可以换一个姿态。麦包包的发展令他必须随时调整自己,有时低调,有时高昂,上午还在办公楼外的小饭店吃饭,下午可能就在讲台上与有头有脸的人握手。

这也是使然,毕竟麦包包三年之间变化太大了,从一个OEM的箱包工厂一跃为网货品牌代表、箱包网上零售标杆企业。“500人了,传言一天有一万单,到了第二个发展阶段了,压力大着呢。”旁人指点。

或许是。不过倒也不尽然。到了麦包包的办公楼,几乎都是20多岁的脸,步子轻快面带笑容,墙上还贴着叶海峰年会上与大家搞怪的照片,一派互联网公司的OPEN而又轻松的氛围。

叶海峰在亿邦动力网举办的第五届电子商务应用发展大会上(左一)

不是土工厂了

麦包包办公楼距离嘉兴火车站不远,处在一个工业园的四层,楼下便是服装网货品牌juststyle。刚进工业园大门,墙上就有油漆喷的动物脚印指示麦包包的方向。

“他们是工业园里的白领,吃得起周边的馆子。”在附近开店的老板眼里,麦包包的员工与工业园生产线的工人不一样,他们显得更有钱,穿戴得体。

有些像北京的艺术区798,麦包包在十几年的旧厂房里,楼梯边上的白色墙壁有些剥落。但是进门之后焕然一新:墙上全是麦包包获得的各种奖状,一间落地玻璃墙陈列室摆满了各式箱包,隔壁是一个装满了吊灯的T型台。

这里没有加工工厂的气息。

而在3年之前,叶海峰还未创立麦包包之时,和许多加工工厂老板一样,他忙碌在生产车间里。这一忙就是10年,叶海峰肯坚持又踏实,被行业朋友称为“老皮匠”。

如今,“老皮匠”这个称谓离叶海峰越来越远,电子商务圈内朋友喊他“老叶”,同事不管大小称他“大海”,就连办公室的名字也是采用武侠风取名为“光明顶”。

一切都焕然一新。

“以前是离开了生产线就做不了事情,现在是离开了系统就无法办公了。”麦包包的销售人员介绍说,一个用户在麦包包网站上下单、付款之后,财务、仓库那边在系统中可以同时看到信息,只要仓库那边看到财务收账了就能发货,从用户确认付款到货出仓库只要12个小时。

目前麦包包有500个人几乎都是电脑办公,其中包括直销团队有110人左右,分销渠道有100人左右,运营部门有六七十人(主要负责新产品发布和包装),售后有十多人,摄影有20多人,技术有30多人,采购原材料有20多人,财务有15人,数据分析师有20多人,公关部十人左右,营销部门有30多人……

“生产、广告策划和物流外包出去了,自己过去的工厂也外包给别人管了。”做了10年工厂的叶海峰把心思全放在了网上零售上了。

现在叶海峰上班很自由:早上到了办公室之后,看一下是否有异常的数据和事情,比如访问量和转化率是不是出现了异常?如果出现异常地好或者异常地不好,都会追踪溯源。接下来,和直接向他汇报的几个高管沟通。剩下的时间可以自己安排。

从经验管理到制度管理

电子商务的速度超乎人想象,两三年的时间,麦包包被大众认知,2007年十几个人,2009年上半年100多人,2010年500人。

这对于工厂起家的叶海峰来说,管理是个挑战。

“只有100个人的时候,几个人出去出差,住什么酒店,日花销多少,靠经验决定;当发展到500人,就需要制度和流程规范了。”麦包包发展过程也逃避不了前人遇到的问题。

而且,现阶段,任何一个网货品牌都还处在性价比竞争阶段,很少消费者是冲着品牌本身下订单。所以,对于麦包包来说,成本控制依然非常重要。

2008年,叶海峰悄悄拉进来一位高人,请来原当当网分管财务的副总裁邱玉栋加盟麦包包。

“邱玉栋既有网络平台的工作经历,又有物美传统零售卖场的经验,很合适。”叶海峰说。

“之前我都是在平台做,还没有做过垂直类的网货品牌,我认为这是一个可以形成竞争壁垒的行业。” 邱玉栋说。

于是,2009年9月份,二人一拍即合。

邱玉栋

“初到麦包包,这里的流程管理比较粗放。比如修改流程了,修改了后有什么改变,没有结果证明,实际上应该做记录,然后再捋顺流程中不顺畅的节点。”这是邱玉栋对麦包包管理流程的第一感觉。

叶海峰把邱玉栋的办公室安排在自己的隔壁,可见之重视程度。

而邱玉栋对外却很低调,6个月后才被媒体披露出来,他要干出真成绩。“我来麦包包之后重点做三件事,一是供应链升级,二是流程再造,三是成本控制。”

供应链升级和成本控制一直零售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这正好是当前电子商务公司的短板。邱玉栋进了麦包包之后,和每个员工一样给自己取个花名“格桑”,他一面融入新团队,一面把过去的长处和经验运用在麦包包上。

比如,对工厂的管理吸取当初在当当网卖书的经验,指定少量原材料供应商,量大采购成本就低,同时让优质生产商从这几家采购商中拿货,免去工厂采购的成本和时间,以及省去麦包包监控工厂采购的质量等环节;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比如一款包的拉链,过去可能用几种,不仅采购成本高,生存环节也比较麻烦,现在统统改成只用一种。

“再多我就不能说了,你问大海去吧。” 邱玉栋哈哈大笑。

500个人,一大半都在一间由车间改造的大办公室里办公。墙上,电脑上,还有黑板上,贴满了每个人、每个团队的每周每月的工作指标、完成质量,一切都是用数字说话。

叶海峰又向自己目标迈进了一步。

这里有一种感觉

正规化管理的另一面是很开放。

“早上上班前,部门所有员工一起做早操或者玩游戏,有时候还玩到楼顶上去。下班后大家一起分享一天的经验,汇报一下自己的工作业绩。”麦包包直销部经理桂花原本在北京上班,因为喜欢麦包包的氛围而到了嘉兴。

就连平时不太喜欢娱乐的叶海峰,也经常做出过去从不会做的事:比如三八妇女节,和公司所有男同事一起,一早守候在门口给女同胞们送玫瑰花;公司总结会上,穿戴得很另类的叶海峰放声歌唱;儿童节带着自己女儿和公司里的一帮大人过节日。

如果把麦包包当作一个人,你会怎样形容他的特点?亿邦动力网问。

叶海峰的回答是:快乐,时尚,阳光。

“优秀的公司都很OPEN,员工都很快乐。模式很容易模仿,趋势也很容易预测,大家不是傻子,都会去做,关键是执行力和公司文化,这些才是最后的武器。”整个采访,叶海峰说这句话的时候情绪最激动。

有人说叶海峰这是虚话,但是在叶海峰看来这是实用的。

“很多人问我麦包包很注重微博营销,问我是怎么策划的。其实,这是自发的,我在微博的名字叫‘麦包包的叶海峰’,一些同事加我之后把‘麦包包’也嵌到自己的名字里,随手就把麦包包的信息发上去了。”叶海峰举例说明“虚话”的力量。

在麦包包,许多想法是由员工提出来的,比如每个月给所有在同月份生日的同事过生日;再比如世界杯来了,用一张女人的图片、以“想看球?就给我买个包!”为口号在官网上做营销。

“看到身边同事的想法被采纳被重视,你如果不积极的话也不好意思了。”叶海峰用这样的方式刺激每个员工参与进来。

不被外界所知的是,在嘉兴这个不新的工业园里,聚集了一些小有名气的互联网人才。邱玉栋只是其中一个,负责麦包包营销的两位原来是万网华南市场负责人,点石互动联合创始人Robin到麦包包负责推广……

“但不管是谁进来,麦包包的文化是不会被改变的,每个人只是添砖盖瓦。” 邱玉栋说。

在2010年淘宝年会上,在黑暗里,60多个麦包包员工用电筒在屏幕上打出各种形状的图案,用光影讲述麦包包的发展和对美的追求。7分钟的表演,每隔几秒钟就换一种图案,对于60多个人团队表演来说不出错非常难。

表演结束后,马云双手举过头顶鼓掌。

“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看见亿邦动力网编辑稍有惊讶的表情,叶海峰用一句时髦的话结束了本次采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