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从本领恐慌到圈子恐慌

[来源:] 2012-07-06 12:30:00 编辑:宗宁 点击:

不论什么时候的大学生,都会有一些好
不论什么时候的大学生,都会有一些好学生,这些学生最牛逼的功能就是考证,一个接一个的考证。还有这样后遗症的人蛮多的,我一个朋友的老公,就是这样的考证狂人,凡是有资格考试的他都会去考,手里从尼玛会计律师一直到监理建筑神马的,一大堆证,然后挂在各种专业公司收租子,收租的收入比工资还高。这是我见过的真正的知识改变命运的一位大神了。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总结是因为本领恐慌,大家不知道未来要面对怎样的世界,怎样的工作如何险恶的江湖,所以多考一些证,试图可以用来防身。当然,你完全可以说我这是因为嫉妒,我自己除了毕业证学位证是神马证都没有的,以至于毕业的时候,相熟团委老师还跟我说,你自己写几个证,我给你盖章就行。这可能算是一种官方的做假证吧,当然,民间的假证产业就更加辉煌,这也说明了这种恐慌的厉害程度。
 
当你真正开始工作的时候,很多证其实都慢慢没有什么用处了,用我的话说,参加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归零,就好像高考一样,我同学有比我分数高一百分的,还不是和我一个宿舍,愤怒的时候还不是只能恶狠狠的说:“你这个分数在我们那里连复读的资格都没有。”工作后也一样,在学校的时候再牛逼,也只能重头开始。然后就有了新的恐慌,圈子恐慌。
 
目前我在投资行业,总有人遇到以后就会问我,你认识XXX不,你认识XXX不,当我表达不认识的时候,总会收获一个一脸失望的表情,似乎我不像这个圈内的人。其实呢,这个领域你认识有钱的LP就行了,认识一大堆天使啊、工厂啊没有什么太多的意义,又不是娱乐圈混个脸熟。当然,我被问的多了,心中也颇为忿忿不平,决定开始炒作自己,于是也就有了今天的万能的大熊。
 
最近微博看到各种发起,各种聚会,这种情况其实我耳熟能详,我们自己的同学会,有个西南分会,后来活生生的又要分出来重庆、四川、贵州分会,恨不能还要分个成都分会出来,最后搞得所有人差不多都起码能摊个副会长当当。至于什么电商圈聚会啊、IT圈聚会啊、视频圈聚会啊就更多了,天天都有私信邮件,还有老乡会、相亲会,刚还看了一个文章说很多人想进什么圈子进不进去,我却发现进了太多的圈子。参加过几次活动,收了很多名片,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 这些人参加的动力呢,我想大概就是这种圈子恐慌,大家特别希望自己说一句我是圈内人,这又好像回到了武侠片中的江湖,江湖是什么,江湖在哪里?这个问题,真就没人知道。可大家却又都在江湖漂,特别有意思的生态圈。
 
圈中也有成功人士,混得脸熟了,可以专家了,靠会务费生活了。比如地产专家X保存先生。某些就成了会虫,然后做BD去了,还有开熟了去做记者的,还有开熟了,拿到投资的,其实人生充满了机会,一些不经意的坚持,就改变了你的人生,再比如,万能的大熊。
 
如果非要想总结一个如何在圈子里面混得开,其实并不复杂,也不需要你参加太多,只要你对别人有价值,别的觉得你有东西可以换,你就进圈子了。你要想当圈子老大也很简单,每次聚会你买单,你就是老大,根本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互联网界有句话说,内容为王,其实人也一样。
 
那篇文章还讨论到了降级论,其实我自己还是认为应该是跨界论。一些在IT界看似不起眼的推广知识,在传统领域可能就会有不错的效果。技术其实一直不是什么问题,问题还是在于怎么用技术。说到底我个人还是相信超人理论的,牛逼的人做什么都牛逼,不牛逼的人做什么也都一样。当然,不乏有某单个领域牛逼人做错行业发挥不出来的,所以人生最总要的能力还是第一认清自己,第二认清形势。
 
扯着扯着又到了小米的问题,说一千道一万都是智商问题。


本文由宗宁授权虎嗅网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虎嗅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www.huxiu.com/article/1588/1.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