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微博杂念·7月(上)

[来源:] 2012-07-16 08:53:00 编辑:纯银 点击:

微博地址
人们远远相望时,互相关注
微博地址

人们远远相望时,互相关注的是才华、成就乃至品德。可当他们日常相处,注意力就放在了言行举止,以及更虚也更有可比性的「内心世界」上。这道理虽然简单,我却想了十几年方才明白。

作为一个非职业玉米虫,过去几年我注册了这样几个私人域名:jijigugu.com,(叽叽咕咕),注册三年后忘了续费,丢了。guazhu.com(瓜猪),注册一年后觉得没意思,丢了。最值得一说的是airipi.com(爱日批),作为我梦想中的色情门户域名,后来觉得我朝开放这业务遥遥无期,懒得续费,也丢了。

有个第一印象,很可能不准,感觉国内老牌科技博客的质量在下滑,都是老套路,但馅不够好吃。可能和近期大环境(尤其国外互联网)缺乏产品看点有关。这时@虎嗅网 不以报道新产品新趋势为唯一主题,而是引入了更多媒体判断,媒体策划,虽然质量参差不齐,但在抓眼球方面就显得颇有锐气,虎虎生风。以编译新闻为主的科技博客,每天发二三十条,能吸引我的内容越来越少,经常看得无精打采,滚动条拖得飞快。大环境缺乏亮点,则新闻不敌策划,新闻冲数量更是难免注水。

腾讯首页改版,页面高度,内容密度在几大门户里是最少的。这固然好看,但未必吻合内容浏览扁平化的大趋势,逼着用户点开频道去看更多,亦有内容单薄,特色不突出的隐忧。效果如何,半年后便可验证。另外,大平台的首页改版永远都不是一个设计问题,而是利益平衡问题。

内容浏览扁平化,是指用户在目的性不强的浏览情景下,更倾向于在一个页面寻找信息,而不是通过层级页面,比如首页→频道→栏目。他在当前页看不到有意思的内容,可能就走了,或者有多少看多少。这个行为趋势最近两三年愈发明显——问问各大门户不用茅招(两次点击)时,频道首页UV的涨跌曲线便知一二。

常有人用鼓励中不乏同情的口吻跟我说,创业压力很大很大,日子很难很难,加油啊!这时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是的,苦日子当然是有的,心里焦躁又虚弱无力的时候当然也是有的,但我在大公司的时候也很惨哇,苦逼的数量质量频度只多不少,而自由带来的幸福感却是大公司完全没得比的。

跑去盛大云办网站备案,因为懒得冲印背景,就在现场拍照。两位男士一左一右站在板凳上,像晒被子一样将巨大的背景幕布高高举起,我站在蓝色幕布前面,长发圆脸的姑娘手持iPhone咔嚓咔嚓咔嚓……本来想怒目圆睁,表示对操蛋备案过程的鄙夷,结果一看这上凳子晒被子的阵仗,忍不住笑场,满脸都是喜庆。

前端工程师近日苦战中,把键盘舞得如风车一般。我安慰他说,特别辛苦的时候就别编码了,上微博搜一搜什邡,然后预感到这国家快要彻底完蛋,走不掉的人自相残杀,同归于尽……这么一想,顿时觉得这些IE6的兼容性,IE8的性能问题又算个啥呢?

以前带几十人部门的时候,还得摆一些官架子,但偏离了我的本性。现在跳到一支产品小队里去,就变成集体嘲笑的对象,理由包括:路痴,挑食,迟到洗碗,英文奇烂无比,对女人的审美不循常理,爱大咪咪,不健康生活习惯,动手能力低下,恶意卖萌等等。想了想他们为什么爱嘲笑我,估计是我经常讲自己的糗事,人人都有糗事,但人家敝帚自珍嘛,就我拿出来现宝,跟10年前做编辑一个德行,好似又回到游戏天地编辑部。10年了,性子一点没变。不用每天端着官架子装逼真好。

很不喜欢别人问我的队友:“原来你去跟纯银啦?”什么跟不跟,跟个屁,我更乐意他们问:“纯银怎么能有这个本事请到你出山?”然后我乐呵呵地在旁边回答:“因为我萌啊。”我这辈子从来没“跟随”过谁,谁也不必来跟随我,因为互相的认同感,因为对产品方案共同的好感而走到一起,就是这样。

我不想当老板,不想当CEO,不想看周报,不想考核谁或者被谁考核,不想跟生人社交,不想身处人多的场合,不想吹牛或者说谎,不想对谁恭恭敬敬唯唯诺诺,甚至不想发财出名——只要那些讨厌的事情不会被硬塞进我的生活。我想把所有的情绪都挂在脸上,任谁一望便知,想冷笑着斜着眼看所有不喜欢的人。

有时免不了被要求自我介绍一番,你懂得。下次多想自我介绍说:法警出身,十多年来换过十多份工作。本事不大,又爱吐槽。不出名,也不会做人。脾气臭,不识相,经常让外人下不来台。对自己人心软又温和,因为卖萌太多也没啥威信。this is me,you don't like me you can get out!

这周难得有一天23点前回家,打开电视看了几眼李志跨年演唱会的DVD,忽然觉得那和每天围着产品转圈的日子,简直是两个世界,似乎那个世界更来劲得多……这乏味的人生啊,如果不做一款有趣的产品出来,怎么能撸平自己揉成一团的,皱巴巴的内心世界。

我们这些做互联网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生活一成不变,每一天都过得如此相似。有低谷,没高潮,有激情,没意思,缺少浪漫、奇遇与故事。回顾过去的两年三年五年,都是同一副表情,生活轨迹几乎是一根直线。我最近5年经历的“故事”,还没以前在检察院做法警3个月积累的多。这流水线上Robot一般的人生。

有人说“总之打人是不对的”,不知他们怎样看待电影里,英雄拳打汉奸走狗、倭寇洋妖时的全场欢呼;但如果是坏人就可以打呢,因为不可能客观定义“坏人”,电影里持着自以为是的正义殴打女人/老人/书生时,又激起极大愤慨。基本上是个没法自圆其说的逻辑。人类社会还没进化到“总之打人是不对的”这个阶段,我们忍不住想打——至少是惩罚性地打自己痛恨的人,也希望能保护自己所爱的人,以及弱者不会被强者殴打。这是一个非常主观的判断,类似于“为什么外星人不可以吃人”,实在没什么道理好讲。

说起旅行,90%的人都说自己爱旅行。但如果不能克服生活阻力,每一两年都给自己安排一次5年10年后依然闪回在记忆里的旅行,你怎么好意思说自己爱旅行呢?你只是什么都不敢去改变罢了。

今天人妻老同事到访,聊起旧事,我说唉,我以前其实不算是纯粹的产品经理。怎么说呢,那个部门管理位置对产品经理来说很畸形的。干预一线很多,自己实际做的设计却不算多,不停提意见,又和一线PM常起争执,效率低下,最后整出来的还是个气味混杂的内部妥协版本,根本算不得代表作。辞职组建产品小队以后,月薪暴跌为以前的28.4%,却有“总监如狗屎,单飞似神仙”的快感。再说相册是工具向,需要交互设计的基因,摄影社区需要真·摄影爱好者的基因,爱拍需要O2O的基因,几样我都不具备,难有建树,不如转去基因还算吻合的旅行行业下一局珍珑。

早上回想起以前的工作环境,每个人眼中的用户体验都有差异,对哪个点重要,不重要的判断更是花样繁多。如果超过3个人有权力提出优化需求,则多半产品臃肿,进度迟缓;如果一人掌权,其余只是建议,又可能让其余人暗自大骂主事者刚愎自用,不尊重用户体验,大大挫伤他们的工作投入度。这在个性强或经验不足的团队里尤其常见。解决之道或者精简团队,一个人搞定设计,其余人都不在设计岗位上;或者树立主事者的绝对权威,别人敢怒不敢言,如果不积极又会被一脚踢开。前者更容易做到,后者则需要Bling-bling的成功作品来撑腰了。

小队里的运营妹子5年前大学毕业,同时收到网易游戏和腾讯游戏的offer,3周内必须作出决定。正在犹豫,网易寄来几个布绒大玩偶,感动得立刻加入网易。前东家HR这招真是高明。中午我又问她,如果那时腾讯给500Q币,你选谁?毫不迟疑地回答:肯定腾讯啊!我那时用Q币猛得很!

同事午饭时讲了个段子,他原先做的UGC产品,有段时间被政府逼着搞内容审核,每条必审,产品部轮班审查怨声如雷。后来招了个全职客服mm,入职的时候产品部觉得苦日子到头了,人生顿时升华了,全体鼓掌,掌声雷动面色潮红。然后……那姑娘做了一上午审核,面色铁青,午饭后就消失了,从此再未曾见过。

————————————————————

7月上半月是今年来最忙的时候,一周70小时是寻常事,发微博量也大大减少。不过一轮大的调试已经结束,划好优先级的话,接下来又会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还是那句老话,解决长期加班问题最好的方法是版本管理。

还有件意外的事情。

过去4年的修行中,总是不断有新的,想用微博或博客记录下来的产品思考,但今年以来,几乎没什么提笔的冲动,点评居多,顿悟甚少。并非有意藏私,而是觉得一切都自然而然,没什么新发现。我也不知道这是成熟的表现,还是停滞不前。


本文由纯银授权虎嗅网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虎嗅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www.huxiu.com/article/1817/1.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