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杂念·8月
[来源:] 2012-09-01 15:11:00 编辑: 点击: 次
微博地址:http://weibo.com/cicada————————————————————
昨晚回家,月光明
昨晚回家,月光明
————————————————————
昨晚回家,月光明亮,映得天空中大片云彩如同橙色的半透明浮层,月亮如同浮层后面的圆形icon。晚风甚劲,吹得云彩飞跑,恰好和我是同一个方向,好像浮层也在跟着我快步走动,偏要遮住icon,偏不让你点到。如果云层散开,露出圆月上的嫦娥倩影来,抬头望时,会不会误作是深青色封面的Path主页……
很好很好的产品经理,应该有70分+的交互能力,80分+的审美。很好很好的交互设计师,应该有70分+的产品策划能力,80分+的审美。很好很好的UI设计师,应该有70分+的交互设计能力。不跨界,就很难再上一层楼。
最近一两年,除了美丽说和蘑菇街之外,鲜有『新网站』快速崛起的例子,APP爆红却多见其事。似乎用户的网络行为习惯已经定型,难有大的改变,却对移动设备应用仍有好奇与探索心。当用户尝试一个新网站的时候,他的耐心与好奇心,都远低于尝试一个新APP,这种倾向又进一步挤压了网站的生存空间。因此快速的用户增长只能在移动设备上获得,新产品必须以APP为核心来构架产品——Web不死,只是悄然隐去。
互联网产品是观念快速刷新的行业。哪怕仅仅疏离半年,脑子也会落伍,疏离一年简直就过气了。每过两三年,知识和潮流就会有一次大的迭代,即便身处局中,也需要奋力跟上形势。如果对产品没有真爱,兴奋劲过了以后很容易对学习感到疲乏。作为谋生求财的职业,它太残酷,只有乐在其中者才能长期生存下来。另外,互联网产品也是不断发展,不断壮大的行业。今天懂垂直领域A,不代表也懂垂直领域BCDEFG,而死守着A或许又成困局……简单来说就是干到老,学到老,麻痹真是件辛苦的事情。虽然现在不觉得辛苦,迟早有天头发会落得跟舟子一样。
无法形容我对“卖萌”这个新词的感激。在它出现之前,别人都评价说:“你这个变态”。现在呢,人家多半换了一种说法:“你又卖萌了”。再说我长得既不帅,也谈不上英俊,只是五官好看而已。除了“萌”这个字之外,还真想不到更合适的形容词。“萌”拯救了我的余生……
一大早去保管科加班,迎面遇见两个胸部抖呀抖的妹纸走来,顿时充满了斗志,捏紧拳头默默说,我一定要把产品做到让大胸妹子都爱用的地步!!!
在人行道上跟一位老者擦肩而过的瞬间,他忽然放了一个极响的屁,四周行人纷纷扭头看着我俩……我俩!
在一封回信里讲,产品新手少看点书,少看点业界清谈(包括我的博客),有害而无益。新手最重要的是什么?是逻辑,产品逻辑。先学交互,再学架构,比架构还难的是揣摩不同应用情景下的用户反应。交互和架构都可以通过大批量解剖知名产品,重绘原型图和线框图来修行,用户反应就只能通过访谈来修行了。
做产品这行当,经常遇到的事情是,开篇作气贯长虹的背景分析,市场大环境用户小情景优势劣势问题不足数据访谈同行案例,讲得头头是道,等到大家都暗自点头的时候呢,再一看解决方案,我操……您这是抖包袱中的冷段子吧。有人说这定是喷子,我倒不觉得。产品是“顺着做”的事情,如果前人遇到很大的障碍,很可能这里有道坎,“过不去就是过不去”。偏生要逞聪明才智——别人过不去我过得去,强攻之下,多有死伤,只是当时不自知而已。
做产品,最关键的是“模式”和“资源”。资源不受你控制,而模式创新是最难最难的。一旦遇到资源撑不起模式(也是大多数困境的根源所在),则难有大的改观。这时候指望靠执行力去榨出资源的潜力来,靠头脑去改善整个模式,多半是将死者的狂想。不甘心,不甘心而已。但接受这困境又谈何容易。靠细节改良或有小进展,难有大突破。谁都不甘心就此碌碌无为,可挣扎求胜却多是瞎折腾,是事后臊到自己满脸溅朱的异想天开。换句话说,环境决定命运,个人努力收效甚微。
大多数产品失败来自“资源与模式的不匹配”。资源包括人力,人脉,内容资源,推广资源,管理环境,财务预算、时间与耐心,创始人的才能等。因为改造模式,创新模式是所有困难中最困难的,是否能搞掂与可行模式匹配的资源,便提前决定了成败。然而不论受大公司体制禁锢,还是小公司的势单力薄,搞资源都是痛苦事,并非你咬碎一口钢牙就笃定能做到。由此看来,大多数失败都是一开始就注定了的,一开始就注定你搞不定支撑这模式的资源嘛,只是当时自以为可以一边做一边要资源,或是低估了对资源的索求。
抄产品的模块细节设计是最简单的,谁都行,有些技术壁垒就颇不容易。若你有大牛相助,技术壁垒也攻克了,产品架构却很难照搬过来。一狠心重新搭一套吧,架构倒也能抄,人家的团队基因,产品理念能抄过来吗?其实按我说啊,这些都不是最难的,最难抄的是人家产品崛起时的市场时机和用户环境。所以盯着成功产品原样复制,只不过把新产品的死亡率从95%降低到90%,这5%对你很重要吗?还丢了脸面。做产品应该从自己的基因出发,把别人优秀的设计融入自己的架构里,而不是红着眼睛试图照搬谁的成功。
刚才发微博说,Instagram创始人接受访谈时讲:“创造我欣赏的产品,做我喜欢的工作,成功失败一点儿都不重要”。我对此大加赞赏,同事却不屑一顾:“屁嘞,成功人士放个屁都是真理。如果Color创始人也讲同样的话,你怎么想?”我想了想,顿时脸就青了。
最近一年挺烦“成功”这2个字。什么叫成功?跟谁比成功?后来我下了个定义,每个人每天吃4个大江新奥尔良烤翅,这就叫成功。按目前的资金预算吃不起嘛,每周4个还差不多。所以这必然是下一轮融资之后。又按照我的脾气,没有充足的自信是不会去谈融资的,不如早死早超生。所以,4个烤翅就约等于成功。
前端工程师说,我周末去外滩逛逛。iOS工程师说,好啊,顺道来看我吧。大家便惊了,什么?你住外滩?富二代哇!iOS工程师嘴张了张,似乎想辩解什么,又忍住了。我站起来恭恭敬敬地鞠了一个躬,说“有幸与您共事”。以后提APP需求的时候都会客客气气地讲“有幸向您提出一个产品需求”。
我最近很重要的工作是随时待命,任谁叫我的名字,就屁颠屁颠地跑过去跟工程师讨论实现效果。跟iOS工程师保证“15秒内跑到您的身边”,“我是可爱的召唤兽”,“一定及时响应召唤……哎,这不是应召吗?还得提供援助和交流对吧?”
跟iOS工程师一起调试APP效果,我测试,他记录。有个从国外产品借鉴来的交互效果,我打算加快动画缩进速度,工程师在电脑上打字:“从xxx抄来的xxx效果加快缩进速度”……当场脸就青了,毛叔您能别这么实诚吗?
最近常和iOS工程师结对测试APP。昨晚毛叔测着测着,忽然很大声地说,我手机呢?手机呢?我太太打电话找不到我就惨了!起身走来走去,万分焦虑地翻翻找找,桌子差点掀翻。我弱弱地问了一句:“您的手机是不是正拿在我手里测试?”“哦……对。”“你坐我边上一起测试35分钟有余了。”
产品经理观光团轮流入侵,其中一人还上传了疑似“旅行APP设计稿”的手绘草图来测试,简直是来砸场子嘛,我在下面回复了一句“弄死你”……
通过地铁玻璃门的反光,偷看一位穿碎花格子长裙的短发姑娘,被她发现了,很不好意思地把头扭开。结果她居然和我一站下,都在金科路,我担心被看做尾行,只好两级两级地蹦楼梯,第一个冲出地铁口。
在这行业挺尴尬的一件事情是,你刚调戏了某个同行的妹子几句,转头发现她原来是某个认识的同行兄弟的女友。我以前遇到过这事儿,最近倒是没发生,忽然想到发这么一条微博,并大声呼吁“互联网同行不要近亲繁殖”!!!
如果有一天你的心用“不安全感”代替了“不安分”,用物质欲代替了好奇心与探索心,生活中充满惯性而极少变量,那么你已经老了。我能长期卖萌,也是因为终归不安分的缘故吧,对这个世界依旧充满好奇。探索未知之物比功成名就更重要,把自己迷恋的产品构思一点点变成现实,比“成功企业家”更加幸福快乐1万倍。
在我漫长一生抄袭过的所有东西中,只有两样是面无愧色的。第一是入团申请书,老师逼着抄来申请入团,后因抄得不好被要求重抄,一怒之下就不入团了,保住了名节。第二是用户注册协议……
刚才一边机械地清理旅行推的脏数据,一边自言自语说,我从来都不介意抄人家,找一排好产品挨个分尸,有好东西就拼起来用呗。但这次从架构到交互,很多地方实在没得抄,世界各国均无先例,逼得我狗急跳墙自己动手设计……咦,语感好像不太对?
@柳浪闻猫 上周说,看你现在做的东西,很难相信这个人也做过网易相册。我想了想说,现在我一个人做策划交互QA,和以前能比吗?带部门的时候看起来风光,其实和PM、交互之间互相妥协,互相拖累,效率低下,个人风格几乎被磨掉,远不如现在一手包干来得爽快。痛感以前当官真是误我前程。从这个微型案例来看,大公司为什么很难创新?因为组织架构会拖垮创新的热情,流程管理会降低创新的效率,行政事务会分散创新的精力,风险管控会扼制创新的机会。无论是一线员工、部门主管、还是公司高管,都深受其累,最后只能打一手复制改良的好牌。
看见曾李青评价创业团队宜低调,深以为然。什么媒体采访,数据自曝,理念分享,融资消息,自己固然有一朝成名天下知的快感,却全是招狼的手段。人家本来也就是关注一下你,还拿不定主意跟不跟,你这一招摇,就给人家提供了立项的绝好佐证。
————————————————————
7月很忙,未料到8月比7月还要忙,发微博数量又创历史新低。
网站已经发布,APP即将上架。之前说过不愿意提自家的产品,但最近又有点犹豫,是否应该食言出声,向对我友善的人请求一些推广支持。毕竟8天假期的国庆档百年难遇,几乎是决定命运的一战。
还没想好,容我再想想。
上一篇:360为啥能挑战百度? 下一篇:400亿美元到40亿美元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