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优秀的企业为何步向平庸之路

[来源:] 2012-08-30 11:46:00 编辑: 点击:

andu 发表于 三十而慄
一个企业能
andu 发表于 三十而慄

一个企业能够茁壮成为一个优秀的行列,往往有各式各样不同的作为以及机运,但如果用一种概括性的结论来形容,那就是这些企业做到了一个重要的使命,这个使命就是解决了用户的问题,创造了用户价值,美国已故知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把这个称为”Contribution”,一般我们习惯性地把它翻译成”贡献”,然而看在中国企业战略专家姜汝祥的眼中,他进一步把这个称之为”有效产出”。

从字面上来看,”有效产出”和”贡献”有什么不同呢?
贡献更多应该是属于不求回报的含义,有比较多无私、道德层面的出发点,比如说我们愿意为了某某人、某某组织去任劳任怨的付出,而彼得·德鲁克所提到的Contribution有效产出,应该是有目的性的,比如说让公司或者个人的投入能够得到有效的回报,这或许有那么一丝牺牲的精神在里头,但这也是基于”捨不得孩子套不到狼”的思维,其所期望的结果,往往是取得更大的收获,甚至是高于竞争对手的回报…

那么,如何才能称得上是”有效产出”?
根据彼得·德鲁克的定义,应该是为客户创造的结果,换言之,就是对客户价值的创造,或者以客户为中心,我们所熟知的一些大企业,经过了他们发展的高峰之后,其中不少的企业因为高效不在,进而走向平庸,很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开始背离了”有效产出”!

试想,什么样的公司,或者处于什么发展阶段的企业会一直坚持着”以客户为中心”呢?
仔细的把过去一些经典的管理学桉例拿出来分析,你一定也会发现,通常都是在这家企业的创业阶段,或者是经历一个重大危机的时刻,一旦企业功成名就了,真正以客户为中心的作为也就慢慢地澹化,甚至离客户越来越远,因为不管是企业内部或者外部,每天需要沟通、处理的琐碎事情,就佔据了多数的时间,企业也随着组织的成长,越来越远离”有效产出”…

在彼得·德鲁克的管理学着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The effective executive)一书中,德鲁克提到了五个建议,能够让企业审思并维持高效…

1、有效产出是衡量一家公司的最基本的底线标准。如果一家公司聚焦于为客户创造价值,那这家公司的人际关係就会建立在客户价值的基础上,也就会出现对事不对人的文化。反过来当经营公司不是为了创造客户价值,而是为了既得利益者的权力,地位与声望,那一家公司无论多大、多优秀,都已经种下平庸的种子。

2、管理者的时间在哪里,公司的战略就在那里。管理者的时间安排,反映了管理者在行为、人际关係和工作重心上的习惯。从时间安排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家公司是平庸还是优秀,德鲁克强调说,优秀公司的时间主要花在外部,为客户创造价值上,而平庸的公司的时间,都花在内部你搞我,我搞你的人际关係与组织内耗上。

3、不要把人当成本,要当成投资。所有的有效产出,都是由员工的优点创造的,这就意味着,发现每个人优点,就等于发现了公司创造优秀绩效的机会,所以优秀的公司用人所长,而平庸的公司用人所短,用人所长的是投资,用人所短自然就成了成本。在每一家平庸的公司,你都会看到领导者把时间花到如何克服每个人的缺点,而在每一家优秀的公司,你看到的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4、聚焦专注,把重要的事情先做,一次只做一件事。优秀的公司懂得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的缺点也是难以克服的,所以优秀公司一般都是专业化的公司,优秀公司的领导者最重要的工作不是选择,而是学会放弃,一段时间专注做好一件事。反过来,平庸公司对什么业务都想做,平庸公司的领导者什么都想管,结果什么都做不好。

5、优秀的公司很少决策,只做重大决策,而平庸的公司天天都在决策。为什么优秀的公司决策少,这是因为优秀的公司会先把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找出来,设计一套规则与政策(rule and policy)来解决反复发生的问题,有了规则与政策,未来就靠这些规则与政策来解决大多数问题。反过来说,如果一家公司需要天天做决策,时时做决策,那恰恰说明这家公司一定是能人管理,公司的管理者天天都在“救火”。

一家好企业的标准是什么?一个平静无波的公司,必是管理上了轨道。如果一个公司常是高潮迭现,大家忙得不可开交,就必是管理不善。优秀的公司,总是简单单调,没有什么激动人心的事件,因为凡是可能发生的危机都早已预见,并已通过解决方桉变成了例行工作了。

文末,思考一下,你帮自己的企业打几分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