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家电下乡”该不该延续?

[来源:] 2012-09-18 18:17:00 编辑: 点击:

广州日报9月18日报道:为了解家用电
广州日报9月18日报道:为了解家用电器生产企业对继续实施“家电下乡”政策的意见、建议,工信部于本月13日召开了由骨干生产企业和行业协会代表参加的座谈会,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在“家电下乡”政策明年1月到期之后是否继续实施,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多家生产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对政策延续表示担忧。
报道称,“只有个别企业支持政策延续”,权威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因为企业认为前期政策已达到预期的目标,再继续实施对拉动市场增量的作用并不大。”

本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了两句话:第一,家电产业是高度市场化的产业,应该相信市场而不是相信市长。第二,“节能补贴”新政已实施3个多月,效果至今尚未显现出来,表明政策对市场的刺激作用在减弱。
据悉,目前不少地方“家电下乡”处于半停滞状态,不少商家手里都握有待报销的费用,多的达到十几万、几十万,地方财政部门对报销这部分费用持消极态度,商家担心这部分账会不会烂在自己手里。我认为,对于“家电下乡”现状,最需要做的事情是做好善后、扫尾工作,力争善始善终,在解决问题之前不应考虑是否继续政策。目前,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继续政策利大于弊,“家电下乡”应须审慎。

不要指望政策的手
在市场经济时代,政府最应该做的是什么?答案是:建立规范、有序的竞争环境。
然而,频繁地出台刺激政策,实际上是用“看得见的手”干扰“看不见的手”。是为了眼前利益伤害市场环境,得不偿失。因此,不管出于何种目的,用临时性政策刺激市场都只能作为特定市场下的非常措施使用,而不应成为常态。目前,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危机最严重时期已经过去,继续使用非正常措施实施市场干预是危险的,可能造成市场常态化被破坏,助长企业对政策的依赖性,最终导致企业自生性竞争力下降。这个危害比促进多少销量要大得多。
因此,政策的制定不应只看眼前利益及看得见的利益,更要看到看不见的影响,那就是对市场经济规则的潜在影响,建设一个尊重经济规律的市场不容易,不应随便打破它。

实际上,清醒的、有责任心的企业家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早在2011年5月,时任格力电器总裁的董明珠即明确表示“节能补贴”政策“早取消早好”。
今年6月份新版“节能补贴”政策启动之初,也有企业家业表达了类似观点。
家电产业作为中国最市场化的产业,是风吹雨打成长起来的产业,很难想象如果当初国家象保护民族汽车产业这样保护本土家电产业,今天的中国家电产业会是什么样子。不要把中国家电产业看成“长不大的孩子”。
志高控股就是反例。2010年,志高控股净盈利4.549亿元,至2011年急转直下为净亏损1.44亿元,业界普遍认为,志高的亏损和2011年5月底“节能惠民”政策结束有关。对政策依赖度过高的企业,是不可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竞争力的。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不要把市场的功劳记在政策的头上
还有十多天就是国庆、中秋长假,依照惯例,预计长假期间家电、数码等产品会有一个不错的销售表现。为迎接阶段性销售高峰的到来,零售商(包括电商)和厂家都会出台促销政策以刺激销售。
须知,这是一种市场现象,与政策刺激没有太大关系。从目前情况看,政策的刺激效果仍不容乐观。
一个危险的信号是,有人总想把市场阶段性增长的功劳记在政策刺激的功劳簿上,从而为错误政策的实施寻找借口。媒体报道称:商务部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家电下乡产品销售709万台,实现销售额193.3亿元,同比增长52.4%和58.3%。业界分析认为,在整个家电行业出现负增长情况下,“家电下乡”不可能出现如此大幅度增长。
参与工信部座谈会的家电企业代表表示,担心新的政策难以产生预期效果,消费能力已经提前透支,不会因为新政策的刺激释放更大的消费力。我认为,市场消费能力好比水库里的水,水库没水开再多闸门都没用。

当心好心办了坏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