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百度由矛变盾

[来源:] 2012-09-19 11:15:00 编辑: 点击:

两年前的竞争格局是百度矛PK淘宝盾
两年前的竞争格局是百度矛PK淘宝盾,但为迎接移动和垂直搜索的挑战百度正在经历大转变


文/程苓峰

要理解百度为何铸盾,先看看它因何为矛。

两年前百度最大的对手不是今日的360或者搜狗而是淘宝。两家都是依靠竞价排名获得收入,瞄的都是商家的广告费和销售成本。淘宝的收入已有百度大概7成。在此收入模式背后,两家是中国互联网上第一第二的流量分发商。淘宝占据最有含金量的网购分发要道,百度占据其它。两家都是为普通用户提供信息但向商家收取广告费。百度一直在网购搜索这个垂直领域不得志。

虽然方式类似但两家做法不同。百度处理第三方网站信息,用户点击广告后就出去了;淘宝处理自己网站上的信息,用户点击之后还是在淘宝里。百度索引整个互联网信息,淘宝吸引商家到自己地盘上贡献内容,只索引这些自有信息。最重要的是淘宝拒绝百度索引这些信息。随着大量卖家“出淘”以及京东等B2C平台崛起,淘宝能索引的信息能否顺畅扩大、能否在整个购物盘子里保持垄断就是大问题。于是淘宝再吸引第三方软件、物流等企业来共同为卖家服务以防止出逃。

百度是矛,靠搜索引擎来穿透。淘宝是盾,靠体系建设来筑城。淘宝城越大,百度矛所能穿透的空间就越小,淘宝城不能容纳的就都是百度矛的田地。搜狗们跟百度的竞争都在搜索这个模式上,但淘宝跟百度的竞争是要挤压搜索模式本身。对百度而言淘宝是大对手搜狗是小敌人。在一个成型的领域里领先者难被追赶者打倒,就怕另一个物种用不同的模式来颠覆。

这个竞争关系也类似于Facebook和Google。Facebook依靠人际关系来连坐、筑城把Google屏蔽在外。Facebook越强Google的空间就相对越小。而若Facebook推出能覆盖自有信息的站内搜索,对于Google就是个大威慑。这个关系同样类似于QQ和百度。同样,Google和百度所乐见的就是Twitter、MySpace、京东、开心网冒出来去抗衡Facebook、淘宝、QQ们不让它们独大、垄断。

形势却在这两年陡转。就靠一把刷子越发难打天下了。

先看淘宝之变。各家B2C崛起破掉了淘宝在网购上的垄断。份额降低围城变小,于是淘宝里剥离出来个一淘,做一个纯粹的搜索引擎与百度们正面对抗。这样阿里体系里既有淘宝和天猫这两张盾,也有一淘这把矛。攻守兼备。

百度也在变。它连续做有啊、乐酷天、爱乐活等等网购社区,一方面是期望自己能做成盾,同时用自己的盾破掉淘宝的垄断。淘宝垄断被破,那么体系内搜索就变成体系外搜索,这是百度擅长的领地。

进攻是最好的防守。淘宝和百度都在做。

如上是已基本定型的在电商范围内的变化。接下来要看看正在快速进化中的移动互联网。搜索是PC互联网的入口,用户最直接需求的最直接体现就是通过搜索框。但移动互联网,搜索不再是最重要的入口。因为手机和PAD这样的移动设备跟PC有完全不一样的使用体验。

举例说明。A,我们在手机上搜索期望得到的结果跟PC上不一样。比如在车上拿出手机搜索餐馆, 可能期望得到离得近的地方并且直接给出一张地图和导航,而不要看老长的用户评论。B,就算要输入,在手机上敲键盘一定是最糟糕体验如果同时在开车甚至会搭上小命。语音比敲字更便捷。但最便捷的不是语音。用户表达直接需求的方式是用摄像头对准二维码然后直接得到最精准的结果。或者拍摄一个图片让APP帮你识别。C,手机上精美的APP正在挤压搜索的空间。最妙的例子是在百度上搜索最多的词是百度,而在手机上不再用百度来搜索百度了,直接点击百度APP就好。 直接点击新浪微博、Hao123、大众点评们的APP就好。

微信掌门人张小龙说:PC是你的环境,但手机是肢体的延伸,手机和你是一体的。他甚至下了个极端的结论:PC的入口是搜索,但手机的入口是二维码。用手机对准一个感兴趣的商品的二维码扫一扫是个最简单的输入方式。不论是否应验,手机上的搜索不会再享受到在PC上的地位。

时过境迁,淘宝/一淘们也不再是百度最大的对手,虽然做法不一样但都是某种形式的搜索引擎。而移动时代它们都面临同一个危险:另一个物种用不同的模式来颠覆搜索。

百度的解法看起来仍然是铸盾。而且力度相当之大。

百度向开发者开放移动云平台。也就是把自己的存储和计算能力开放给开发者使用。主要的开放工具有7个而且完全免费:个人云存储(15G空间,飞利浦互联网电视的合作方),地理位置的存储和计算,在多种操作系统和不同手机终端上的测试,移动应用的开发引擎,多屏幕同时展示技术(比如不同人在各自手机上针对同一个曲谱演奏一个乐器而后能协同的统一播放出来),把网站直接改装成APP,以及浏览器内核(比如更快的速度和支持Html5)。

苹果的AppStore开启一个时代,是帮助开发者找到用户。李彦宏显然在意这个定位,他说过百度就是一个天然的AppStore,帮助网站站长找到需要信息的网民。后来的框计算就往苹果的AppStore更近了一步,百度不仅给你信息也给你应用,不仅给你应用,而且不需下载直接在百度页面上就可以玩。现在的百度开放云平台就在开发者的产业链条上往上走,从之前的营销环节(找用户)过度到生产环节,帮助他们降低成本、快速开发、并且当用户蜂拥而来时能顶住硬件和软件的压力迅速扩张。

搜索是一个营销环节,PC时代百度通过站稳这个环节获得为站长和用户服务的资格。当搜索在手机上受到冲击之后,百度想通过介入到生产环节而继续拥为开发者和站长群体服务的资格,通过运算这些海量APP和网站的大数据从而获得向用户提供精准个性化服务的资格。这可能就是百度的未来。

于是百度盾就此确立。不是穿透而是铸城。形式上跟淘宝神似。不一样的是淘宝体系服务于网商而百度云平台则服务于开发者。自此百度也成为一个矛盾合体、攻守兼备的公司。百度云平台的技术基础是建立在之前的百度搜索之上,但是不一样的模式要求不一样的技能,甚至是不一样的管理架构。

诸如此类的基因变化或者肌体扩张在互联网上随处可见。适者生存。这是互联网的精彩。

不想错过云科技的精品文章,就在微信上加云科技为好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