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敢赔,人保赔不起
[来源:] 2012-07-12 19:08:00 编辑:woodfish2004 点击: 次
金山公司昨日宣布与中国人保合作,推
金山公司昨日宣布与中国人保合作,推出国内首个"网购敢赔险"。按照金山公司的说法,这是金山公司为每个金山用户购买的保险,为遭遇网购欺诈的网民提供风险担保。
金山CEO傅盛还说,当下全国每年会有40%以上的网购用户遭遇超过损失500元的网络诈骗。按照金山毒霸有5000万用户,网购普及率为37.8%(CNNIC公布)计算,金山网购用户约为1890万。就算金山毒霸很牛,能把网购受骗率从40%降低到1%,那也是每年18.9万人次被骗超过500元。再考虑敢赔上限为8000元,计算可得,敢赔险的理赔成本应在9450万(18.9万×500)至15.1亿(18.9万×8000)元之间。
而保险公司的基本盈利模式就是让不理赔人群集体资助理赔人群,并通过管理剩余资金实现盈利。因此,一种保险能够盈利的前提条件,就是保费总额必须高于理赔预期。如此算来,金山每年保费至少要高于9450万,人保才有不亏的可能;若要预期盈利,保费至少需要2-3个亿。如果金山公司没有这么大方,那么人保就是必亏,而且是大亏。当然,不能排除人保赔本卖血赚要喝的可能。
保单自相矛盾,人保与金山的利益互斥
更加让投资者担忧的是,"网购敢赔险"实际上一款自相矛盾的保险。金山推出敢赔服务,目的是大幅增加自己的用户群体。但对于人保而言,金山用户越是增长,人保需要承担的理赔风险也就越大。
人保与金山的利益互斥,使得金山做的越好,人保赔的越多;敢赔模式越火,人保亏本越剧;金山越是成功,人保越是失败。这种自相矛盾的保险模式,怎么能不让投资者感到悲观呢?
骗保风险巨大,理赔模式不清
保险公司最怕的就是骗保。而在互联网上伪造交易,骗保理赔则更加容易。
比如,有了敢赔模式,骗保人可以伪造虚拟账户自卖自买,或者与他人合作进行虚假交易,虚构损失。这种自导自演的骗保方式可以轻而易举的绕过金山的钓鱼网站拦截系统,很难被发现和举证,因此,骗保风险几乎完全要由人保公司自己承担。
另外,由于此项保险是以虚拟账户为理赔对象,因此很容易引起理赔纠纷。比如,A用户网购受骗,但B用户也可以根据相同账户要求理赔,这种情况难辨真假,必然产生大量纠纷。
法律风险巨大,不符合行业惯例
此项合作的法律风险也是巨大的。有专业律师对此做出了分析:
保单没有明确的受益人,不符合行业惯例。
保险合同生效的首要前提就是要有明确的投保人和受益人。投保人是金山公司,没问题,但受益人到底是谁呢?所谓的“金山用户”,其实不过是互联网上的一个虚拟身份,并没有对应特定的自然人。而且,金山用户的群体构成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如此难以确定的对象,怎么能成为保单上的受益人呢?
代买保险没有法律依据
金山宣称是替用户购买保险,但这种说法显然缺乏法律依据和法律常识。
我们参加旅行团,旅游公司也会代我们购买保险,但保单上的受益人还是会写我们自己的名字。而金山如何才能代表用户与人保签合同呢?难道金山已经获得了每个用户的真实姓名?或者是在保单上写上一个一个的金山ID号?后来的用户又是怎么被金山代表的呢?
无固定受益人的保险也不成立
商业保险中也确实有一种无确定受益人的情况。比如,航空公司、运输公司或旅游公司会为运输工具购买保险,一旦运输工具发生事故,则车上受伤乘客可以成为保险受益人。
不过,此类保险的一个前提条件是交通工具必须有确定的载客人数。当超载车辆发生事故时,保险公司只承担额定的赔偿责任。但是,“金山用户”的规模是完全不确定的,为这样的群体投保,只能说人保也太不靠谱了。
本文由woodfish2004授权虎嗅网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虎嗅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www.huxiu.com/article/1756/1.html
上一篇:融资的事儿,对外谈还是不谈? 下一篇:重解老故事——国际象棋盘上的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