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B2C,C2C!现状!冲击!未来!
[来源:] 2009-10-16 12:38:00 编辑:武痴老杨 点击: 次
同步刊登于2009.10月号销售与市场杂志渠道版
我国的电子商务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特别是B2C网上零售模式,几乎成为企业间一头热的“全民运动”。我们要向“亚马逊”学习,我们要做“中国第一B2C“等口号也不断的出现在各个B2C网站上。
有理想、有抱负,是件值得鼓励的好事。如果能在将来,出现几家世界级的B2C企业,那会是全中国人的骄傲。只是这样的“将来”不会有B2C企业家们想像的顺遂、快速。
我国的B2C发展与美国相较,毕竟还处于婴儿期,许多“未来”仍必须靠“摸着石头过河”。加之,国情及买卖家之间的获利容忍度及消费观念有极大的差异。因此,在B2C企业“激情燃烧”,高喊我们要向某B2C网站学习的时候,更需要静下心来审慎思考这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业态与国情差异。这样,我国的B2C企业才能真正有成其大的一天,而不是”雷声大,雨点下“,或是像男士衬衫B2C企业PPG一样“昙花一现”。
此B2C非彼B2C:
在进行讨论之前,有必要先讨论我国目前主要的两种B2C渠道。它们虽然都穿着B2C外表,但实际的经营团队,成本财务架构,乃至经营理念都有非常大的不同。而就是这些“不同”,导致了彼此“制衡”的出现。
1. C2C平台的B2C网站:
照例说,应该先谈独立网站B2C,但最好我们先来了解下C2C平台的情况。
目前我国网络零售交易额中的80%皆由平台型零售网站完成,以淘宝网、腾讯拍拍、百度有啊为代表。其中,淘宝网又占了平台型所有份额中的80%,具有绝对性的主导地位。
目前加入淘宝平台进行网络零售的传统企业越来越多,光是对淘宝网的广告投入一年超过数百万元者,比比皆是。这热烈的参与也使得B2C的激战更显空前。
平台型B2C企业的总体市场份额增长快速,但在平台的制约下,极难产生大鳄型B2C网站。如何摆脱平台先天那块”看不见的玻璃天花板“,是这类B2C企业未来不得不思考的重点。
值得提醒大家的是,以淘宝为例的C2C皇冠卖家,其中已有一部分“日”订单超过千笔,甚至万笔。他们虽然仍穿着C2C的外衣,但营业额及团队架构都早已不亚于许多中大型的B2C企业。
大多数训练有素的B2C企业,都不太在意C2C卖家,认为“段数“不同。但真实的情况是,90%的B2C企业,都没有这一部分的C2C卖家赚钱。更重要的是,他们不需要倚靠风投的借贷及投资,来度过难熬的漫漫长夜及无法预估的未来。如果,在战略战术上轻视他们,将使自己陷入“大意失荆州”的窘境。
这是一群草根起家的网络卖家,其定价法则跟经营理念与正规B2C企业不太相同。目前虽然仍难以撼动拥有风投巨额资金的大型B2C企业,但却能“搅乱一池春水“,让你防不胜防,只得靠价格战及大花广告费杀出一条血路。
本文其中重点将讨论C2C的某些行为对B2C 所产生的冲击,希望能让B2C企业起到一定的提醒作用。
2. 独立B2C网站:
以卓越、当当、京东、凡客等为代表。一般所谈论的B2C业态,也都着重于此类型。它们大多过度乐观的放大自己未来所可能占据的地位,没有认真思考平台型B2C企业的交互影响。也正因为如此,才使这类B2C企业的策略难以完全施展,必须靠大量“烧钱“来争夺市场占有率”。
正处于我国风头浪尖的B2C业界有句吊诡的话,“营业额越高,亏损的越多“!这个观察意义深远。但更值得我们探讨的是,目前大多数的中大型B2C企业,都很难给出自己能真正获利,反亏为盈的时间点。而此时,他们却仍然能获得大笔的风险投资进驻,这在严谨的企业管理中是很难被接受的。唯一的合理解释是“买一个美丽且可以想像的未来”。
这事其实也不能过多苛责B2C企业。因为在我国,他们仍算“先行者”,前面没有可以参考的案例(失败的倒是不少)。只能以国情跟消费习惯都不同的海外成功模板来作为楷模,只能在借用且发生“水土不服”后,再“见招拆招”的不断Try And Error (尝试、犯错)循环下去,逐渐摸索。
加上,C2C平台的强势成长与草根做风。这些都让B2C企业更是举步维艰,处处受制。
C2C卖家的思维,导致B2C企业的畸形化发展
“只赚好评不赚钱,甚至可以为了好评数,赔钱卖“、”只要不满意,无质量问题也可以七天无条件退货。来回运费卖家出“(此时卖家连客户一毛钱的货款都还没收到)、“不需成立公司,不用营业执照” 、“不需开立发票” …。
试问,以上的行为哪一家正规的B2C企业能做,或愿意做?哪一家照做后,还能维持企业正常运营?相信非常难!
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否认C2C平台已快速影响国人的消费思维及卖家的定价策略。海外较为成熟的C2C平台,卖家开店都必须缴纳费用,比如开店费、上架费、商品成交提成、以及网络支付工具的按比例服务费等。而这些,在我国目前是完全免费。这就使得正规经营,必须缴税的B2C企业在考虑成本后的定价法则上伤透脑筋。
加上C2C平台的好评数制度,使得为数不少的网店主为了冲好评,采取不赚利润甚至低于成本的方式,进行销售。特别是厂家或批发商进入后,通常上架的卖价就是他的出厂价或批发价,这样的情况多不胜数。
B2C企业在此局面下,也只能在价格上不断的向下调整,牺牲自己原本规划好的价格体系。也使得本来想快速发展的策略,必须修改成 “长征“之路。
光是这一点,就能解释目前B2C企业为什么年营业额已达数亿甚至数十亿,但却仍然亏损!在因应上述的变局下,只能以低毛利来维持或增加市场份额。同时,不断的这样告诉自己、员工、及风险投资商们,“我们的规模经济还没到。只要冲过多少市场份额,就能获利”。
问题是,这市场份额真的可以到手吗?后续会有说明及讨论。
也有人会问,美国的亚马逊不也是亏了七年才获利吗?二者不同,无法这样对比。美国的Ebay不会“只赚好评不赚钱“,”使用者付费“的观念溶在他们血液里。我们所面对的B2C经营环境跟亚马逊差异极大,完全照搬照学,那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网络代销兴起的影响:
卖家以不用备货,只做网上接单,再由供应商发货的空手套白狼式的“网络代销”,从07年底开始越演越猛烈。以备货形式存在的B2C企业,一般不将其视为对手,甚至忽略“代销”的存在。殊不知,这海外存在已久且发展良好的代销模式,一经国人模仿,又变味了。变成冲击渠道跟零售终端的一大问题。
早已在海外形成产业化的网络代销,一般以“联盟”的方式存在。也就是将流量引进供货商的销售网站,订单成交后,供应商给出一定的提成。联盟的重点是,代销商”只跟上游收款,不会付给他们金钱,而且价格体系供应商可完全掌控“。另一种模式是,供应商提供产品图资料,由代销商自行定价,并以各种方式进行销售。一旦产生订单,代销商即把产品费用汇给供应商,供应商再把货物寄送给下单的客户,代销商赚取中间的差价。联盟在我国的B2C业态尚未形成气候,而这后者的代销商自行定价销售模式,却发展快速。在我国代销者大多为学生、上班族兼职、及网络新手卖家的情况下,演变成独特且奇怪的中国式代销模式,也给B2C企业造成不小的困扰。
海外自行定价的代销商,大多会在供货价格的基础上,加上合理利润。而我国代销者在前述的C2C卖家思维影响下,不少代销商采用完全不加价,或只加价几毛钱的方式来抢夺客户。因为他们本是兼职或学生,且不需备货,投入成本几乎为零。但这样的运营方式,却早已不知不觉中挤压了供货商跟B2C企业的获利空间,平添了一些“不预期”的拦路虎。
因为这些代销商极大比例上是属于玩票性质的卖家,所以许多人在热情消退或发现网络销售不如想像中顺利后,很快就会阵亡,退出战局。而这一个又一个早已无人维护的网站,却仍然留存在搜索引擎上,成为消费者进行比价的“噪音“。
我国的网络代销正式发展才2年多,仍属新兴模式,尚未形成完整且成熟的产业化经营。上下游之间都还在摸索中。希望未来能看到真正符合中国国情的网络代销生态及专业人才。一旦整体供应链及渠道理念成熟化,我国的B2C业态必然兴起新一波的变革。
“中国市场很大“的迷思
中国市场很大,这是举世皆知的不争事实。但却也是让所有B2C企业陷入困局的迷思。大多数的B2C企业在成立之初,都是用“全国市场”来做规划。因为网络无国界;因为中国有十几亿人口;所以成长潜力极大…。然后,以这样的市场规模开始进行极具企图心的策略制定。
在招兵买马,大刀阔斧的进行组织整改,并且开始把网站投放到市场后才发现,资金不足以面对整个市场;本文所讨论的变数开始浮现;所有的网络营销方案没有想像中的快速有效;订单转化率也很低,纵使改善了网站内所有的用户体验跟操作动线也不见帮助。
在当下改无可改又着急的情况下,开始相信“流量为王”。开始大量投放网络广告,于是需要更多的资金。然后,努力的找寻风险投资商的支持,引资金进入。
这一切,都源自于“中国市场很大”这一句话!相信过来人都能“与我心有戚戚焉”。
中国市场是大,但并不是只有你一家B2C“独占”。如果能不迷信这个大市场,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设定的更小地域,比如某个省份。先从“小而美”的B2C企业做起,锻炼成优良的企业体质,再逐步向外扩张。或许,不至于陷入风投的钱进来了,但客户的钱却拿不到手的亏损情况。
网络的放大性,容易让人忘了自己是谁,企业亦然,必须时刻提醒自己。
大型B2C的同质化策略,造成彼此消耗
两年前以为淘宝的竞争对手,并不会是拍拍等平台,而是像京东跟当当这样的垂直行业B2C网站。
经过这两年的业态即时观察后,原本有机会与之一拼的他们,正在逐渐的丧失自己的核心。因为,他们全都长的越来越像,全都集体采取了往网上沃尔玛式的超商模式发展。IT行业的京东商城、图书行业的当当卓越、母婴用品的红孩子…等,全都不谋而合的开始贩卖食品、家居百货用品、化妆护肤品、还有卖零食,甚至电影门票!
之所以集体采取多产品化,自然跟前述所谈有关。过度自信乐观的错估中国B2C市场份额。误以为中国市场很大,所以自己原本的产品只要能等比例的吃下多少份额,就能极大化的扩增业绩。没有真切的考虑到实体渠道的冲突跟制约问题,以及C2C卖家们草根经营理念所带来的产业恶质化竞争。
在前期投入大量人物力备战B2C市场;更有甚者,拿了大笔的风险投资,但投入产出比无法平衡以及对风险投资商交代,只能采取多产品策略来另谋财源。
这件事正中淘宝下怀。就淘宝网的立场,原本仍需顾虑这一个个不同的垂直型行业B2C专业网站,得时时想办法让淘宝客户别到京东买电脑,红孩子买奶粉,到当当买书…。现在反倒不需要过多担心了。
因为,这些行业B2C老大们正在“自废武功”。正在让自己未来没有突出点。还没在各自行业站稳脚步前,就厮杀起来。本来,这几家都彼此相安无事,在各自的领域稳定成长,同类小站根本不构成威胁。大家只要各自对准行业内一两家对手及淘宝平台即可。如今,他们却“提早”加入综合产品线的战局。试图用一己之力,在产品线上与整合数百万不同卖家货源的淘宝C2C比“多“。
这看似经过缜密规划的多产品策略,其实充满了想快速提升营业额的“草率“跟”急躁“。也使得B2C企业内部的物流、库存、人力成本、及供应商管理的复杂度极巨扩大。
未来B2C企业的发展难度,由此可以见微知著。
以上主要探讨我国B2C业态存在的一些必须思考,但又容易在市场蓬勃发展下所掩盖的重要问题。相信运营一段时间的B2C企业已在思索应变之道。而对于准备或刚进入B2C领域的企业们,最好能认真的架构出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案。
这样 ,我国的B2C才能更好的正向发展,真正的占有“中国市场很大”的天时、地利、人和。
-
嘻,paidai华南聚会
老邢 杯子,纪念品,qiezijie做的,应该是。 ...
- 嘻,paidai华南聚会抢先发图
- 上海风云会上见到的部分大佬靓照
- 骨哥也谈谈电商风云会的几个主题
- 就胡总在PAIDAI北京电商大会上讲
- 在马云的冬天里吹响进攻的号角--
- 第二届华南聚会流水账
- 亚马逊收购垂直B2C企业的五个前
- 参观京东上海视频大集合